张鸿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3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法国、奥地利、日本等多家神经外科和介入神经放射中心学习。
二十余年来,一直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及研究,成为同时熟练掌握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项技术的“双栖”神经外科专家,将二者相互融合,带领团队在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体会。累计发表100余篇学术文章。
建有世界上最大的脊髓血管畸形的病例库。在脊髓血管的发生发展、临床解剖;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自然史、治疗技术和长期预后;脊髓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系列研究,先后获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支持,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动静脉畸形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KRAS基因体细胞突变是AVM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被BRAIN杂志刊登,并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为今后AVM药物治疗的探索开辟了新的路径。目前这项研究获得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MAP3K3和PIK3CA基因体细胞突变是散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致病原因,在BRAIN杂志发表。揭示了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发生、发展的机制。
主持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规范治疗和未破裂动脉瘤出血风险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CIAP)”,联合全国数十家单位,在制定诊疗规范和指南、建立培训体系、研究科学问题、推动产学研转化等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为提高我国动脉瘤治疗水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目前担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WFITN)执行委员,亚洲及大洋洲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AAFITN)司库、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CFITN)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在促进我国神经介入和脑血管病多学科平台的建设,建立培训体系,树立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形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曾率队参加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获得北京奥运会的十大优秀志愿者、率领中国首批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医疗队获得全国先进援外集体。
曾获得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首都健康卫士、京城名医、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等荣誉称号。
讲座视频:0
论文摘要:4
4154
0
0
日期 | 时间 | 会场 | Session | 角色 | 讲题 |
---|---|---|---|---|---|
2021-05-21 | 14:00-15:30 | 3M2 |
威仕康三鹰会前会 |
主持 | |
2021-05-21 | 14:25-14:45 | 3M2 |
威仕康三鹰会前会 |
讲者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治疗 |
2021-05-22 | 13:00-16:30 | 301A |
手术转播专场暨“大师之光,点亮中国”大师公益手术特别活动 |
点评 | |
2021-05-22 | 15:01-15:16 | 307 |
小儿神外2 |
讲者 | 儿童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随访结果 |
2021-05-22 | 16:30-16:45 | 3M5A |
脑血管病8 |
讲者 | 脊髓血管畸形的新分类、自然病程和治疗方案 |
2021-05-23 | 08:00-12:00 | 301A |
手术转播专场暨“大师之光,点亮中国”大师公益手术特别活动 |
点评 |